學名:Avena
sativa L
燕麥的生產概況
燕麥種子是我公司于2001年從日本引進的良種。初始于寧夏銀南、銀北地區試種。經過四年的實驗,再次與國產常規燕麥對比,同常各項指標均大于0.8-1.8,每畝產量高于國內通常品種燕麥1500—1600kg.
近年我公司在內蒙、河南、山西、陜西、寧夏、貴州、青海、云南等地進行了大規模種子種植。其中在內蒙、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的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種植總面積的60%。
燕麥的種植特性
株高120~180厘米,須根系,入土較深。幼苗有直立、半直立、匍匐3種類型;抗旱抗寒者多屬匍匐型,抗倒伏耐水肥者多為直立型。葉有突出膜狀齒形的葉舌,但無葉耳。圓錐花序,有緊穗型、側散型與周散型
3種。普通栽培燕麥多為周散型,東方燕麥多為側散型。分枝上著生10~75個小穗;每一小穗有三片稃片,內生小花1~3朵,也偶有4朵者,裸燕麥則有12~80朵。自花傳粉,異交率低。除裸燕麥外,子粒都緊包在內、外稃之間。千粒重25~45克,皮燕麥稃殼率25~40%。
燕麥是長日照作物。喜涼爽濕潤,忌高溫干燥,生育期間需要積溫較低,但不適于寒冷氣候。種子在1~2
℃開始發芽,幼苗能耐短時間的低溫,高溫度25℃以上時光合作用受阻。蒸騰系數597,在禾谷類作物中僅次于水稻,故干旱高溫對燕麥的影響極為顯著,這是限制其地理分布的重要原因。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pH6~7的酸性土壤。在灰化土中鋅的含量少于
0.2ppm時會嚴重減產,缺銅則淀粉含量降低。
每畝播種15—18千克。播種要均勻,深淺一致,播后覆土3—5厘米。
栽培
播種期因地區而異。中國華北、西北、東北為春播區,生育期80~115天;西南為冬播區,生育期230~245天。燕麥需水較多,而中國主產區又屬于旱作農區,因此,通過早秋耕、耙、耱、鎮壓等辦法蓄水保墑極為重要。宜選用苜蓿、草木犀、豌豆、蠶豆等豆科作物為前作。土壤瘠薄的地塊,可連續采取輪歇壓青休閑的輪作制。灌溉地要選用抗倒伏、耐水肥、抗病的良種。播前進行種子消毒,預防堅黑穗病。春播燕麥區為避免干熱風危害,土溫穩定在5℃時即可播種。旱地燕麥要注意調節播種期,使需水盛期與當地雨季相吻合。秋翻前宜施用腐熟、半腐熟的有機肥料作基肥,播種時可用種肥。旱地播種密度每畝基本苗20~22萬,灌溉地每畝25~35萬。分蘗初期或中期追肥、澆水,后期要控制徒長。積水易致倒伏。
燕麥的主要病害是堅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紅葉。痪植康貐^有稈銹病、冠銹病和葉斑病等。多使用抗病良種及采取播前種子消毒、早播、輪作、排除積水等措施防治。主要害蟲有粘蟲、地老虎、麥二叉蚜和金針蟲等,可通過深翻地、滅草和噴施藥劑等防治。野燕麥是世界性的惡性雜草,可通過與中耕作物輪作,剔除種子中的野燕麥種子,或在燕麥地播種前先淺耕使野燕麥發芽,然后整地滅草,再行播種等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化學除莠劑。
質量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