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永元炮轟事件并非華誼股價下跌的始作俑者,華誼兄弟在最近幾年其實早已經危機四伏。崔永元的炮轟只不過是將華誼兄弟潛藏的隱患暴露于公眾的關注之下,并且產生了數倍于此前的殺傷力。
遙想當年,華誼兄弟可謂風光無限。2009年10月,中國A股正式推出了創業板,在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華誼兄弟受到了極高的關注。在公司上市當天,華誼兄弟28.58元的發行價,股價瞬間沖上了91.8元。當時在深交所參加上市儀式的王中軍、馮小剛等人興奮異常,尤其是馮小剛導演瞠目結舌的表情更是被電視鏡頭反復播放,成為當時創業板的經典瞬間。以馮小剛當時持股288萬股來計算,原始市值約為8000多萬元,隨著股價一飛沖天,市值迅速變為2.6億元,馮導的興奮之情自然不難理解。
不過,華誼兄弟從上市之初就備受爭議,資本市場一方面對于公司商業大片的成功模式給予了相當的認可,但同時對于公司未來的持續成長性又表現出擔憂,市場普遍認為華誼兄弟的核心資產在于其當家導演馮小剛,這其實是一種十分脆弱的盈利模式。
在上市之初的頭幾年里,華誼兄弟和馮小剛導演還是不負眾望,通過一部又一部成功的商業大片保證了華誼兄弟的業績高速增長,打消了市場對于公司的懷疑。2009年,華誼兄弟的凈利潤只有8000多萬元,到了2015年,公司凈利潤已經接近10億元。
但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公司的高速增長戛然而止,增長瓶頸不期而至。2016年,華誼兄弟的營收和凈利潤雙雙負增長,尤其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4000萬元,市場此前對于華誼兄弟盈利來源過于單一的擔心開始被證實。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挖掘旗下明星資源的潛力,讓明星的潛力轉化為公司的業績,華誼兄弟在2015年實施了兩筆收購,這兩起收購迄今依然引發巨大爭議,成為壓在華誼兄弟頭上的一塊巨石。2015年10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份,后者主要股東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等明星,該公司成立時間僅有一天。2015年11月,華誼兄弟再以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公司70%的股權,該公司成立也僅有兩個月時間,99%的股份由馮小剛持有。
會計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商譽”,商譽都是由收購產生,所以有“不收購,無商譽”之說,如果收購的價格超過被收購對象的凈資產公允價值,超出的部分就叫做商譽。按照規定,上市公司的商譽資產必須每年做減值測試,如果被收購的對象出現經營惡化等跡象,上市公司就必須對商譽進行減值,如果減值規模過大,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
任何一家公司經營都需要良好的外部信用支持,當前華誼兄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質疑,這將會從多方面增加公司的經營困境,甚至可能會摧毀公司正常經營的外部環境。如果外界對于公司的信心嚴重下降,相關銀行可能會出于風險防范的角度采取資產保全措施,這將會對公司帶來毀滅性打擊。
同樣是“兄弟”千差萬別,希望開2018年新款15方攪拌車的成哥和他的兄弟能做一輩子好兄弟!